腦內藝術館 901.4 540 c.2 

作者:Semir Zeki 
譯者:潘恩典 

商周出版




閱後感:相逢恨晚。

      怎麼說呢?其實在上學期結束時,覺得整個大學上學期(幾乎都)都白讀了...

(以下抱怨文-刪-)(以下抱怨文-刪-)(以下抱怨文-刪-)(以下抱怨文-刪-)

也許只要是在台灣讀設計,總會覺得野蠻人的月亮比較圓的關係,畢竟現在學校教的design是來自外國系統,而且是經過  歐洲--美國--日本--台灣--學生 四道精製手續,於是我到下學期結束時,心中一片茫然。身為一個稱職的台灣工設學生,只會造型、只會用tamiya噴罐把外觀弄得亮晶晶是合情合理的(誤)。


抱怨無用...還是來談談書的內容。

第一章 頭腦對本質的探求
第二章 藝術對本質的探求
第三章 「用眼睛看」的迷思  討論視覺成因、心理感知的關係

基本上前面三章略讀,作者用柔性訴求企圖感變人們過去眼見為憑的觀念,簡單的說就是之前我們不曾考慮過眼前現象的真實性或本質,現在作者要我們打開心胸接受另一個新的觀念。比如色彩學的基礎,牛頓主張眼睛是受器,經由神經傳達到大腦,結束。

而作者說視覺是主動的,假如我們閉上眼睛就什麼也看不到,更甚者是即使我們張著眼也看不到,就是所謂視而不見的狀態,與人類大腦本能有關。

我們的大腦只看得見想看的,只相信想相信的。

第四章 從神經生物學評論維梅爾 (曖昧、可能性)與米開朗基羅 (情境恆常性)
第五章 從神經學看柏拉圖的理型 
第六章 立體派畫家對本質的追尋 Georges Braquem與畢卡索
第七章 視覺模組 
第八章  看和理解
.
.
.
.
有21章...太多了不打。


整本看完,等於是把一整個西方藝術史重新組織架構起來,
寫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馬格利特 視幻覺主義trompel'esprit)、
印象派、
野獸派、
立體派...以前只知道所謂藝術史的書上寫著印象派影響了之後的藝術發展,
但是到底是什麼東西影響了之後的藝術發展?

到了高中美術班畢業很久很久很久以後我才知道,
是牛頓的光學理論影響了當時的畫家,畫家開始考慮表達寫實真的捕捉到真實嗎?
於是小部份畫家投入後來所謂色彩學的實驗。

另一方面在更早更早之前的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已經提出所謂理型的概念,
也許這個觀念影響了塞尚等堅持物體應該由簡單幾何型表達的畫家,
之後才會出現達利那種抽象主義、馬列維其的結構主義等單純以追求視覺愉悅為目的藝術家。
理性的就變成蒙德里安那種、狂野的就變成梵谷、馬蒂斯等。

當畫家發現畫布沒辦法表達自己感受到的「真實」,變開始往雕刻方面發展。
於是雕刻也同樣從寫實到塊立體、面立體、線立體。

工業革命之後西方世界開始追求速度,畫家也在靜止的畫面追求動作於是有了未來主義,
雕刻方面則出現機動主義,也就是我們的上學期基礎設計作業的風動吊飾。
讀到這一部份我真的很開心,也很生氣。

開心的是,終於知道作業背後追求的是真正目的。
除了老師說的條件:
「以聖誕節為主題、平衡、三層以上、經由風吹動而轉動。」

難道我們不應該知道視覺藝術發展到現在,
從靜態的一直到動態的、從寫實一直簡化到結構,視覺藝術追求的過程?


從歷史之中才能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明白過去才能開創未來,就是鑑古知今、繼往開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等大家都知道,但是我想知道哪些人是巨人。


------------------以下抱怨文-----------------

生氣的是,如果不是到這本書,我不會知道這麼多作業應該追求哪些東西、也不會知道自己的作業完全錯誤,而且錯得好笑。而且一年已經過去,如果只是為了拿文憑,我又何必重考一年回到學校?如果所有的知識都要自己圖書館一一發掘、地毯式搜索,那幹麼來上課?

乾脆全部老師在學期初第一個星期全部集合,發一張作業清單,學期末交得出來就好了阿,還是那句話:幹麼來上課?反正老師沒教啥。我當然能體會身為老師數十年,會失去教育熱情,因為我自己也很沒耐性,一件事情我說超過三次就快發飆了,但是基本的還是要教,或是要引導,因為你們是老師。

辛苦4天3夜的作業,跟30分鐘做好的作業,發表討論時都是差不多的結果:

不錯阿、還好阿、恩~、喔~

這是什麼結論阿?你給我說清楚!越打越生氣。


不是作業拋出來,做不好我就當你這樣子。如果老師給得很多,而學生做得很少,那當得應該。
作業不用多,只要兩個三個,能夠從中體會到什麼是均衡、什麼是對比、有機、無機....等教科書上基本到不行的美感觀念就夠了,應該不需要稿到大家軍備競賽一樣冷戰。多出來的時間也可以多出去走走,多看看書吸收知識。上了大學之後,一個學期還不如我當初在軍隊理一個月看的書多,我真的沒時間、也沒心情看書,滿腦子都是作業,很煩。

現在因為要當人,班上的人雖然嘴上不說,可是大家身體都很老實,我是說行為都很老實的表現出來,變得不像上學期一樣會交流討論。本來底子不好的加上要被當的壓力,情緒自然會需要宣洩,嫉妒與羨慕的矛盾、因自卑而誹謗等,各種負面情感都明顯的表達出來,雖然只是少數人,但是情緒的感染力很強,在這種風氣下我不相信會有所謂的同學之間互相成長。我覺得這樣下去在畢業前同學會先撐不下去,班上有人決定轉組,除了很累之外,也是因為累得不甘心吧。而且如果畢業後大家帶著這種閉門造車的心態到社會,那還有什麼競爭力?



------------抱怨結束--------------

其實同學間的討論真的很重要,像我自己的素描期末本來有很多問題自己想不出方案,可是同一個問題問人一下子就解決了。而且也不用怕人家抄襲,難道班上同學知道你的創意還會拿來用嗎?根本是找死。



一年前的舊文,現在重看一下當初還真是熱血...2008/05/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